5月5日上午,湖南省委書記、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來到中南大學,看望師生並作全面深化改革形勢報告。他深情寄語廣大青年,錘煉自己“嚼得菜根、百事可為”的平實作風,把理想建立在腳踏實地創業幹事的基礎之上,爭做改革的宣傳員、支持者、參與者。(5月6日《湖南日報》)
  “嚼得菜根、百事可為”告訴我們一個朴素的道理:艱苦奮鬥,事業必成;貪圖享受,自毀前程。翻開我們黨的歷史畫捲,此類例證比比皆是。淮海戰役中,國民黨將領黃維被俘後不認輸,當他親眼目睹了劉伯承、鄧小平、陳毅這些布衣將軍後,才幡然醒悟:“在下不光敗在戰場上,更敗在作風和精神上。”方志敏奉“矜持不苟,捨己為公”為準則,經手的款項有數百萬元之多,自己卻沒有一點積蓄,在被捕時敵人也沒從他身上搜出錢。
  星移斗轉,滄海桑田,今天的生活條件與過去相比,有了天壤之別,但能否“嚼得菜根”,依然是我們能否取得成功的“試金石”。畢竟,不親自嘗嘗“汗滴禾下土”的滋味,又怎能懂得“粒粒皆辛苦”的道理?不經歷爬山過程的磨難,又怎能體會山頂風景的美麗?唯有親身經歷過艱辛,才能在以後的學習、人生路上,沒有什麼苦吃不了,沒有什麼事做不了。
  對於當今時代的青年來說,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。在我們許多成年人的印象之中,現在的青年越來越嬌生慣養,吃不得一點苦,受不得一點累。如今的青年多數在父母溫暖的羽毛呵護下成長,父母一味地溺愛孩子,怕他們吃苦,怕他們受累,使得現在的青年少了一些吃苦耐勞的精神,多了幾分嬌氣,沒有經歷過挫折。他們,無疑更需要一份經歷和磨練。
  “嚼得菜根”,意味著守得住清貧、耐得住寂寞、挺得過困難,守得住信念。在物欲橫流的當代社會,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誘惑;在充滿荊棘的人生旅程,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坎兒。當一個人當能守得住清貧,耐得住寂寞,挺得過困難,堅守住信念的時候,他必定已經鑄就了堅定、沉著、剛毅的性格,他終究能離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愈行愈近。
  當今時代,全面深化改革的鼓點催人奮進,進軍偉大中國夢的步伐鏗鏘有力。青年最富有朝氣、最富有活力、最富有夢想。全面深化改革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,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為之接續奮鬥。當廣大青年真正“嚼得菜根”時,才具有了“百事可為”的根基,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屬於青年人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  誠如徐守盛書記所說,“在全面深化改革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中,青年大有可為、也必將大有作為。”期待青年們能讀懂“嚼得菜根、百事可為”的深意,守得住清貧、耐得住寂寞、挺得過困難,守得住信念,為青春添上濃墨重彩的註腳。
  文/朱飛艷  (原標題:徐守盛寄語青年“嚼得菜根、百事可為”的深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55noqs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