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陳鴻飛
  9月下旬,記者初見她時,年輕,身材嬌小,說起話來細聲細語,溫柔和善,這是一位研究化學的副教授。
  她叫鄧培紅,是衡陽師範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系副教授,也是該系首批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教師,在自己的研究領域頗有建樹。
  1975年出生於廣西馬山縣的鄧培紅,在衡陽師院化學與材料科學系從事教學與科研,2009年被評為副教授,其研究方向是電分析化學。
  記者問鄧培紅,什麼是電分析化學? 她說,就是用物質的電學及電化學性質而建立起來的一類分析方法。見記者聽不懂,鄧培紅解釋道,電分析化學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很近。譬如要檢測湘江水質,可以通過電分析化學,測出裡面銅、鉛、鎘等金屬離子含量。
  鄧培紅的主要研究對象,就是幾根細小的電極。一根普通的電極,是由玻碳頭和銅芯導管組成的。她要做的研究,是在直徑只有1至4毫米的電極的玻碳頭上進行“修飾”,也就是加入一些特殊材料塗層(如納米材料),使得電極對物質進行更精準、更靈敏的分析。
  板凳要坐十年冷。10多年來,鄧培紅默默無聞地研究,為電化學傳感器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,其研究成果應用於環境分析、食品分析、藥物分析等領域。2011年,她被評為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。去年12月,獲省第九屆青年科技獎。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科協副主席、省科協主席黃伯雲親自為她頒獎,稱贊她是電分析化學領域里的“一朵美麗的霸王花”。
  鄧培紅在納米材料電極研究上取得了突破,首次將碳納米管修飾電極應用於活潑金屬離子(鋯、鈧、鋁)和不活潑的鉬、釩等離子的測定,而以前這些離子要用汞電極進行測定,汞對環境有污染。改進之後,不僅電極材料環保,而且檢測更精確。
  鄧培紅還將一種電池導電材料乙炔黑,應用於電極修飾,獲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。 2011年開始,鄧培紅的研究聚焦於“分子印跡電極”,相關項目獲得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支持。鄧培紅還與常寧市金吉源礦業有限公司合作,進行富氧附集提取硫酸燒渣稀貴金屬的技術研發,可有效控制燒渣對環境污染,年新增產值600萬元、利稅180萬元。  (原標題:學術“霸王花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o55noqs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